1. 赚钱小项目 > 理财配资 >

电子项目外包

电子政务外包的电子政务外包基本模式
电子政务外包的电子政务外包基本模式
提示:

电子政务外包的电子政务外包基本模式

对于如何结合不同政府机构与部门实际特点和自身情况,走出一条政、企合作共建电子政务的成功之路,外包模式的选择则是操作层面最关键的、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一个好的外包模式无疑是电子政务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子政务外包大致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一)BOT模式电性,因而在项目建成后,并不交由外国投资者经营,而BOT模式即建设(Build)—运营(Operate)—转让(Transfer),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限内通过特许协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项目投资人,当特许期届满后投资人将该基础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的一种外包模式。BOT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企业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并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BOT模式由于大幅降低了政府投资风险,颇得一些政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青睐,并已被许多国家付诸实践。一方面,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二)BOT 的两种主要衍化形式— — BOO 与BOOT模式BOO模式即建设(Build)—拥有(Own)—运营(Operate),是一种全新的市场化运行模式,由企业投资并承担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等工作;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政府部门负责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每年只需向企业支付系统使用费即可拥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使用权。BOOT模式即建设(Build)—拥有(Own )—运营(Operate)—转让(Transfer),是由企业或财团融资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BOO和BOOT模式同BOT模式的根本差别在于前两者在特许经营期内,投资机构不仅拥有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而且还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在特许经营期内,投资机构可以自由地将项目转让和出让。(三)BOT模式的其它衍化形式— —DBFO,BTO,BLTDBFO即设计(Design)—建设(Build)——融资(Finance)—运营(Operate)。这种方式是从项目设计开始就特许给企业实施,直到项目经营期收回投资,取得投资收益。但运营企业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BTO即建设(Build)—转让(Transfer)—运营(Operate),适用于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产业或政府项目如通讯业、能源业的项目,它是为了保证国家信息的安全是将所有权转让给东道国政府,由东道国政府或者国有企业进行经营,或与项目开发商共同经营项目。BLT即建设(Build)—租赁(Lease)—移交(Transfer),具体是指政府出让项目建设权,在项目运营期内政府成为项目的租赁人,企业或财团成为项目的承租人,租赁期满结束后,所有资产再移交给政府公共部门的一种外包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只是BOT操作的不同方式,但其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即项目公司必须得到有关部门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其实,目前应用得最多的是BT模式,即建设(Build)一移交(Transfer),也就是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IT企业进行具体项目的建设,完成合同任务后交给政府使用。

电子政务外包的电子政务外包发展趋势
提示:

电子政务外包的电子政务外包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普遍采取自建模式,这种做法容易混淆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角色和职能定位,分散政府部门对核心业务的专注程度。在此模式下,我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常常会陷入运行费用高、技术保障不到位、资金人才等匮乏的困境。而伴随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外包将是无法逆转的趋势。针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趋势,我国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特别强调指出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应“投资多元化,工程外包化,营运托管化,政务信息服务部分有偿化” 。运营服务外包是社会分工细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引进高度专业化的电子政务外包服务模式,是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一)优化电子政务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很多政府部门虽然设有电子政务或信息化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但小而全的组织构架难以满足业务信息化的增长需求,政府的电子政务运行、维护的投入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障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电子政务外包则以资金筹集与运用为纽带,极大地吸收各方资源,即资金、人才、信息等,发挥了政府、企业、第三方科研机构乃至全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及积极性,理顺了内外部关系,通过各取所长达到资源整体最优配置的目的。(二)分担政府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和减轻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电子政务外包模式的确立,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赢机制,这种机制不仅使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而且分散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巨大风险。(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公众服务品质的重要前提电子政务外包模式实现了政府从实施者变为管理者,从管理者变为监督者乃至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运营服务外包方式引入市场效益机制,使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营更讲求实效,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和政府工作方式与流程的优化,将带来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种类的增加,为居民和投资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手段和信息资源,全面和系统地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四)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孕育新型信息服务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大动力电子政务外包模式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模式直接为众多IT企业创造了一个IT服务外包市场,从而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此外,在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营和服务实践中,还产生了很多全新的信息服务需求。例如数据仓库服务、数据托管服务中心、网络托管服务中心、企业信用评估服务中心等等,公众、企业和社会各界迫切要求政府推进各类网络、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加强投资咨询、法律顾问、信用评估、统计分析等信息服务,这实质上促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业的诞生,从而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强大动力。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外包是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多种融资渠道取代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来源的单一渠道;用资源外包来代替队伍庞大的政府信息化部门建设;用市场化的编制保住易流动的IT技术人才;以IT服务为突破口尝试切入信息产业和新型信息服务业,这无疑是当前我国政府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的一种现实选择。

如何才能更好的和软件外包开发公司合作?
提示:

如何才能更好的和软件外包开发公司合作?

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即可界定好需求边界,要做什么,做到什么效果。 软件开发是一个服务过程,你提供需求,软件公司负责技术实现;所以你一定要明确说明自己的需求,并且需求的方向尽可能不要大变,比如刚开始你说要往东,然后又说要往西;软件公司都是人工成本很大,方向大变了,会导致人家的工作有很多部分是白费了。你一定要积极参与整个软件开发的过程,不能指望交给软件公司,最后就能得到自己的想要的软件了,这是不可取的。开发软件的过程就是一个“磨”的过程,需要你不断的查看、试用软件开发的结果,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一定要求软件公司能随时提交开发结果给你试用,绝不能长达个把月才看到软件开发的结果进度款尽可能的细,不能太粗放。不能是首付款,验收款,质保款这样子,因为软件开发是一个双方思想碰撞的过程,验收过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矛盾的,如果是一棒子处理,验收过程可能会导致软件项目失败,可以把验收款细分成具体的模块验收付款尊重双方,万事协商,把控好双方的情绪,既然合作了,那么说明双方都是认可对方的,那么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对方,协商解决,不能把软件公司看着是什么都应该做的,事事都必须要满足的样子,软件公司也需要尽可能的满足甲方的要求,不能随随便便都搬出技术问题搪塞,双方愉快成功的几率就很大。注意留住证据,商业合作供需双方签订了合同,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沟通可能会导致合作内容的改变,这些沟通一定要留住证据,以免扯皮。

如何才能更好的和软件外包开发公司合作
提示:

如何才能更好的和软件外包开发公司合作

你的意思是找公司开发app还是自己公司招技术来开发app吗? 我建议你找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来开发app。1、成本相对会低一点,2、做好后只考虑后期的运营。不好的是1、后期修改来说,会稍微慢点,而且可能会收费2、虽说有保密协议,但是所有数据还在开发公司手里。 如果你自己招人组件团队开发的话:1、技术好的能开发app每个月工资会高,而且对于开发一个app你组件团队至少要3个人以上,美工1人、程序1-2人,申请app需要的资料(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后期的app上架等)1人。费用高。2、开发完后不能直接把技术全开了吧?影响不好,但是开发完成基本也没什么事情了就是维护,很简单,但是还要每月支出高额工资。好处是:1、数据全部在自己手里。2、就修改来说,想改就改! 但是总结来说,找公司开发还是比较好的,因为app成型后修改的地方本身不多,而且做好后不管自己找公司开发还是组件团队开发都会让我们自己公司买服务器来安放app所以最新数据都还在自己手里,只有出问题,开发公司才会登录服务器进行修复。再者了,开发公司和你们会签署保密协议,真的出现泄密,完全可以拿保密协议说事。

中小企业如何避免IT外包带来的风险
提示:

中小企业如何避免IT外包带来的风险

  中小型企业如何避免IT外包的风险
  (“外来员工如何保守秘密”)
  IT外包(ITOutsourcing),就是客户将全部或部分IT工作包给专业性公司完成的服务模式。客户整合利用其外部优秀的IT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客户对外环境的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IT外包服务的重要性日益显着,很中小型业都希望利用IT服务提供商的专业技能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但在不成熟的IT外包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处置不当会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企业该如何避免这些风险呢?
  中小型企业IT外包存在的风险
  1 控制的角度:IT外包可能会在及时提供服务和保证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失控;灵活性被降低,对需求的任何变更必须取得外包商的同意;成本可能在没有被感知的状态下上涨;外包商及其员工可能获准接触公司机密资料:组织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可能会有风险。
  2 不确定性的角度:IT外包在技术和业务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对未来业务起支持作用的信息系统将有哪些要求?外包会使组织失去为满足业务需求而进行变革的能力吗?另外由于技术的不可分性,外包可能引起极度的混乱。
  3 成本的角度。IT外包可能不会降低信息系统的成本,反而会由于难以预见和未予说明的变化导致费用更高;风险还来自特定外包商的本性及行为;外包切断了组织对它所处的商业领域中的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学习的途径,这可能导致组织的未来的学习费用急升。
  4 灵活性的角度。IT外包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失去部分灵活性,分为:短期灵活性、中期适应性和长期进化性圈
  根据以上分析,实施IT外包的中小型企业和IT外包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外包市场的成熟度不高以及技术更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多种风险。当把自己的IT系统授权给服务商管理时,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权。IT外包服务风险需要从中小型企业自身、IT服务提供商、信息及知识产权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中小型企业自身产生的风险
  在IT外包服务过程中,中小型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其对IT外包的管理思路、管理行为、知识水平等, 都对IT外包服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能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风险的发生。
  选择低水平的不成熟的IT外包服务商存在的风险。在IT外包服务商选择环节,由于中小型企业选择标准、选择过程存在疏忽与漏洞,或没有全面考察评估提供商的综合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片面地追求IT服务商的局部优势和低廉的价格,可能导致中小型企业选择低水平且没有丰富经验的的服务商,从而会使IT外包在服务的及时性和服务质量方面失去控制,这样就容易导致中小型企业在运行管理上的损失。这种风险是最严重也是最致命的,因为一旦选择了不合适的IT服务商,在后来服务的过程中也就很难有挽回的余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服务范围的扩大,中小型企业对IT外包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的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就会逐渐的失去信息化控制力,最终可能导致中小型企业完全依赖外包服务商,对需求的任何变更都必须经由或取得外包服务商的同意,这样就降低了IT外包服务的可用性和灵活性。中小型企业内部对IT部门的重视程度会逐渐降低,IT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会大打折扣,创新能力也会下降,最后可能导中小型企业IT总体水平下降,从而会失去信息化控制力和竞争力。
  IT外包服务合同造成的风险。在IT外包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如果中小型企业没有全面的详细的制定合同细则以适应需求快速变更及其他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没有详细地指明服务商必须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和标准,发生故障时的服务级别及响应时间,信息泄密处理机制等,就容易使中小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同时,在合同执行期间,中小企业如果不能对服务商的财务状况、支持能力、关键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忽视必要的审计检查和文档交接,最终也可能导致总体服务水平的下降。
  外包服务商带来的风险
  在IT外包服务的过程中,IT外包服务商作为这项服务的承担者,中小企业以合同方式对其明确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但仍不能确定外包服务商最后是否能够提供合同约定的服务。从外包服务商的角度来说,主要会带来以下几方面风险。
  IT外包服务商内部的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在外包模式下,中小企业的IT应用在技术上依赖于外包服务商,服务商内部的不稳定性成为重要的风险来源。内部稳定性主要包括组织架构的稳定性、关键人员的稳定性和技术能力的稳定性。当前IT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外包服务商的内部稳定性受到极大威胁,在合同执行期间,服务商的组织架构、关键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使IT外包服务陷入困境,最终导致服务商无力提供外包合同中规定的服务。
  IT外包服务商对中小型企业业务需求理解不透彻带来的风险。外包服务商的技术水平一般比较高,对IT的理解很透彻。但由于不了解行业,他们对企业的内部流程等业务需求有时不能充分了解。如果外包服务商没有和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就容易导致在需求分析阶段无法进行高质量的需求分析,使后续阶段为改正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
  使中小企业隐性成本增加的潜在风险。选择IT外包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IT运行和投资的费用。随着对外包服务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中小型企业付出的隐性成本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加,如选择服务商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将IT业务交给服务商时发生的转换成本等。更严重的是,如果服务商不断追求先进的IT技术,却不能使IT设备得到有效运行或运行质量难以达到合理水平,中小企业会由于业务停顿而蒙受巨大损失。在实际外包过程中,很多中小型企业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的核算。
  信息泄漏及知识产权风险
  在IT外包服务过程中,中小型企业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信息系统提供给外包服务商运行和管理,服务商及其员工就有了接触公司机密资料的机会,这样中小型企业的商业秘密及其相关信息就极有可能会泄漏给竞争对手。此外,在些核心项目外包的过程中,外包服务商往往比中小型企业更具有知识产权意识,可能将共同设计、开发的项目抢先占为己有,从而导致知识产权纠纷。中小型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IT外包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和知识产权风险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使中小型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那么如何避免或者减少这些风险,权衡中间的利弊关系呢?
  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很成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还不具备实施应用系统外包或者业务流程外包的条件。但是,行业各级单位将最底层的IT基础服务外包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需求非常迫切。根据以上情况,中小型企业在制定IT外包服务战略规划时应首先明确信息化业务的主次之分,划分优先等级,区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中小型企业应以逐步推进的方式,首先选择IT知识培训、桌面终端维护、通信网络维护等外围项目进行外包,取得预期效果后再考虑防病毒系统维护、数据中心运作管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系统的外包。对于影响中小型企业关键业务的核心应用系统的外包要谨慎对待,要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评估。
  全面评估IT外包风险。评估需要确定哪些外包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要尽快改进的。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核心业务系统的外包风险,包括影响企业业务创新能力、影响IT技术应用能力、与企业的IT战略计划发生冲突等各类风险。
  科学选择外包服务商。从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角度,对服务商支持外包业务的技术能力、关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处理的操作能力、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服务商的财务状况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科学选择外包服务商。要不断完善对外包服务商的评测能力,加强对外包服务商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管理好外包合同。外包合同是企业最重要的监理依据,是在外包过程中最重要的文档资料之一。外包合同既是IT服务商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对IT服务商交付的外包服务进行监控、协调、管理、评估、验收以及付费的依据。外包合同可以说是发生外包关系双方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外包合同管理,主要涉及选择外包服务商、制定外包合同、签署外包合同、更新或终止外包合同等事项。签署外包合同之后,企业信息技术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就增加了一项任务:对IT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控制、监测和评估,协调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关系,保证外包服务到位,确保本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严格监控IT外包服务。只有严格加强管理力度,外包服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服务内容规划、服务时间进度计划、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成本管理、服务技能管理、人际沟通管理、争议裁决、需求变更程序等才能得到落实和解决。企业应成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服务商进行有效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关键人员变动情况、全面履行合同情况、服务再次分包情况等。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应定期接收关于企业IT外包风险的信息。报告的风险信息应该包括企业当前面临的或潜在的外包风险、应对外包风险的措施及步骤、采取的具体措施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等。监管的目的是使监管小组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监控IT外包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
  做好IT外包服务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查和过程改进四个部分,企业在IT外包服务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工作侧重点。在过程策划阶段,应该认真做好IT服务外包的需求获取、需求分析、服务操作流程制定、服务计划、等工作;在过程实施阶段,应该使服务项目实施人员就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达成一致,使其严格遵循外包合同以及信息技术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做好记录,实现痕迹化管理;在过程监测阶段,应在服务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加强监督、测试、确认和评审,可以采用过程抽样、过程还原试验等方法来加强对服务的监控;在过程改进阶段,应主动发现外包服务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多种沟通渠道督促服务商改正缺点,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外包服务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涉密信息的管理,明确IT服务商的相关责任,共同签署保密协议。同时要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相关条款。

  IT外包要扬长避短
  IT外包是众多企业的常见做法。对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或解决方案的企业,IT外包是一种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的方法。但IT外包并不是“万能药”,过分依靠技术外包单位会削弱企业自身的信息技术研发能力,导致企业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影响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着眼于长远,企业在进行IT外包时应当扬长避短,即扬外包技术单位之长,避技术外包之短。扬外包单位之长,是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找准合适的技术外包单位为企业提供服务;避外包之短,是要在外包的同时不能削弱企业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对此,在当前信息技术越发成为影响企业管理效率与业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合作伙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让外包服务商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善于通过与外包服务的合作,提升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能力,增强企业自身信息技术整体能力,确保企业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应如何规避IT外包风险?
提示:

企业应如何规避IT外包风险?

  IT服务外包的出现,让CIO工作变得轻松。从表面上看,IT服务外包似乎是CIO“甩包袱”的一个手段,但是实践证明,IT服务外包带给CIO更多的是风险,必须谨慎对待。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IT服务外包是大型企业专属的“奢饰品”,但从理论上说,有IT就会有IT服务需求。随着企业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任何企业都有可能采用IT服务外包。比如硬件的故障,基本上企业不会自己来解决,一定是外包出去的。还有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也是目前外包最多的项目。相比之下,IT运维外包则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第一,企业的信息化要发展到一定程度,信息化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的企业,并不一定适合做运维外包。第二,企业IT已经到达精细化管理阶段,在IT运营、运维阶段需要制定相应的SLA。IT日常故障不仅非常烦琐,而且繁多,但能够创造价值的又相对较少,这种时候比较适合进行IT运维外包。第三,企业的整体管理风格也得比较精细化。
  “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是IT外包的初衷之一,是企业在自身IT技术力量不足时所采取的一种方式。然而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与IT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愉快,那么企业CIO应该如何规避外包风险?有业界专家建议道:“首先企业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将成熟IT技术外包,这样无论服务商以后出现什么变故,还是公司政策想把这部分收回来,对企业来讲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其次,要和IT服务商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服务商希望获得更多利润,而企业则希望尽量压低成本,这两者之间永远是矛盾体,但是一定要有条款来进行约束,任何一方提出苛刻条件其实都会给这种伙伴关系带来问号。在实践过程中,或者说在‘战火’中磨炼出来这种精神,才能够使服务商跟客户达成很好的互赢关系。”
  IT服务商需要寻求改变,按照服务质量和结果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来改变传统人头外包计价模式,这样就使得双方的目标变得一致,真正形成伙伴关系。服务商不再单纯只为客户输送人力,而是会站在客户角度提供更多管理服务,包括更主动进行人员管理、更积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开发应用更多服务工具等等,从根本上帮助客户规避外包风险。